奇男怪女
你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 >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,燥热的夏季容易让人生气,从黄帝内经中来学习夏季养生护身体

黄帝内经夏季养生,燥热的夏季容易让人生气,从黄帝内经中来学习夏季养生护身体

发布日期:2024-05-05浏览量:来源:www.qngn.net

黄帝内经夏季养生常识 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医书,那么在《黄帝内经》里面对于夏季养生是怎么说的呢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《黄帝内经》的夏季养生小常识,欢迎大家阅读。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,秋冬养**。《黄帝内经》夏季养生秘诀 夏三月,使志无怒,使气得泻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暑气为夏季的主气,黄帝内经认为暑为阳邪 暑气侵入人体表现为多汗伤津,身倦乏力,懒言气短等。

黄帝内经夏季养生,燥热的夏季容易让人生气,从黄帝内经中来学习夏季养生护身体

黄帝内经夏季养生常识

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医书,那么在《黄帝内经》里面对于夏季养生是怎么说的呢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《黄帝内经》的夏季养生小常识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黄帝内经》夏季养生小常识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夫四时**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**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”夏令三伏,自然界烈日炎炎,阳气旺盛,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,机体处于“阳盛于外而虚于内”的境地,腠理开泄,汗液增多,加上暑气逼人,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,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,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,注意未病先防、冬病夏治则能达到养生的目的,甚至可以改善某些顽固疾病的病情。

未病先防

关于未病先防,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。因为夏季闷热潮湿,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。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祥春卖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大致意思是,针对炎热夏季,在起居上,应晚睡早起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**虚的`变化,中午暑热最盛之时,适当午睡,既可避炎热,又可消除疲劳、补充体力;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,避免过怒烦躁,避免情绪抑郁,保持神清气爽。此时在饮食上,要注重健脾益气,少食苦寒,节冷饮,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,宜食鱼、蛋、奶、西瓜、黄瓜、冬瓜、玉米、豌豆等。此外,酸味收敛,可固护体表,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,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,如杨梅、草莓、西红柿、酸梅汤、豆类及其制品;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,以森段防汗多损伤心气,故应及时补充。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之说,夏日食姜也是“春夏养阳”理论的实际应用。

夏季,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,大汗淋漓,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,这不利于身体健康。有研究指出,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“卫表之阳”和“肺阳”,则易患夏令感冒、咳嗽、哮喘,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;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,易损伤脾胃之阳,以致诱发胃痛、腹泻。因此,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,使之保持旺盛充沛,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,也才能达到“冬病夏治”的目的。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,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。

冬病夏治

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,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。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,作最好的治疗,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,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,保持健康长寿。

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,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,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,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、缓解发作的程度,所以叫冬病夏治。

“冬病夏治”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结合天灸疗法,在人体的**位上进行药物敷贴,以鼓舞正气,增加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,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,积极参与到“冬病夏治”的队伍中来,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,掌握主动权,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。

之所以要冬病夏治,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,冬季阳气较弱,所以防病、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,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,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,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,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,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。

药王孙思邈说:“上医治未病之病,中医治将病之病,下医治已病之病。”所谓“将病之病”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,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。那就要在未谨逗发之时,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。

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,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,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。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“反省”我们自身,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。

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

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,秋冬养**。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特点是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根据中医的理论,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是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**”。因此,四时饮食调养也应遵循这一原则。

春天饮食原则:是减酸宜甘、选用辛温之品。饮食宜清淡可口,忌酸涩和油腻生冷之物,适当多摄入黄、绿色菜蔬。

夏天饮食多具有酸味、辛香之品,少寒凉、节冷饮。选用清淡爽口,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。“夏令进补”要温阳调**。

秋天的饮食原则:是少辛增酸、防燥护**。例如,少食葱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辛味之品、多一点酸味橡姿果蔬。适当多食芝麻、核桃、蜂蜜、糯米、**品等。

冬天的饮食原则:是减咸增苦、保**潜阳。适当摄入龟、鳖、藕、胡麻、木耳等。冬令进补要以养**护阳为主。

夏季养生常用食物

1、绿豆

绿豆,又名青小豆,为豆科草本植物菜豆属绿豆的源搭成熟种子,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。因其雹如拿营养丰富,可作绿豆粥、绿豆饭,或作糕,或发芽作菜,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,故有“食中佳品,济世之食谷”之美称。在炎炎夏日,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。

2、红豆

红豆性平、味甘酸,由于红豆性善下行,通利水道,古人有“多食令人瘦”的说法。红豆具有清热解毒、健脾益胃、利尿消肿、通气除烦、补血生**等多种功效,在治疗肠炎、痢疾、腹泻以及疮痈疖肿上都有良好的效果。

3、小米

小米又称粟米,小米属热性,**,最补脾胃,早晨食用好。同时,米属凉性,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,可以多吃一些。而面属热性,最补心气,冬种夏收,夏季食用最好。在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,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。小米熬粥营养丰富,有“代参汤”之美称。

《黄帝内经》夏季养生秘诀

夏三月,使志无怒,使气得泻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

夏季的三个月,我们要振作精神切莫让怒气郁结于心。如此暑气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,这是夏季养生的法门。

暑气为夏季的主气,黄帝内经认为暑为阳邪

暑气侵入人体表现为多汗伤津,身倦乏力,懒言气短等。

夏季五行属火对应到五脏,火气通于心

心悄信局和小肠组成“心系”也属火,夏天是心火最旺的季节。

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肺

我们的生活起居,一定要顺时而变,特别是要在饮食上有所变化,为了在夏天更好的长,从立夏就开始就要打基础,好好的补一下。

立夏节气15天,补养的重点是固摄**气,为了预防剩下的炎热耗伤人体正气,要先给它固住。而且心**相通,护好**气,心的阳气就足,给夏季养壮(长)提供动力来源。

为什么从立夏到头伏要开始喝“神仙姜枣茶”

说起姜枣茶,仅仅用的生姜大枣,这俩样食材,如果喝对了时间喝对了方法效果就很神奇。

从立夏到三伏的前一天为止,共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。5月6日-7月12日共计67天。

经过一冬一夏,人体内容易积聚病气,喝姜枣茶可以宣发肺气,帮助我们把病邪驱赶出去。

排毒·祛湿·祛痘

姜枣茶是用姜来把身体下焦的寒气驱赶出去,用枣来补气血;常喝姜枣茶,对于下巴爱长痘的人调坦消理身体的气血是很有帮助的。特别适合常年在空调办公室的人群。

姜最好用新鲜的姜,不要去皮,一个人的量大概三片姜,六个红枣。

1、帮助身体排毒,促进水分代谢

2、调和消化系统功能

3、提高免疫系统功能

4、预防下巴长痘

5、排寒湿

久煮或久泡40分钟以上,不容易上火。一定趁热喝,上午喝完,过午不食姜。

【禁忌人群】

孕期或内热性体质【上火、喉咙肿痛】糖尿病患者|经期量大|皮肤病发作期|伤口未愈合

枣不宜多吃,吃多容易生湿热。

肠胃不好的孩子可以搭配麦芽糖

母亲节:献给母亲的孝心茶——萱草忘忧茶
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
寸草就是萱草

萱草真的是一味解忧药。我们平时吃的黄花菜(金针菜),就是黄花萱草的花。它不仅是煲汤做菜的好食材,也是一味好药:可以解气郁,止疼痛,降血脂,调理更年期症状,令人心气平和,还能预防皮肤松弛,是送**好礼物。

黄花菜性微凉,肠胃功能不好的人,当菜吃的话不能多吃,可以泡茶来饮用。母亲节到了,我们就给妈妈奉上一杯忘忧茶吧。

萱草忘忧茶

原料:干黄花菜25克、蜂蜜2勺。

制作方法:用沸水冲泡,焖制20分钟后,调入蜂蜜,趁热饮用。

功效:滋**,理气,解郁,止痛,健脑,安五脏,抗衰老。

黄花菜的营养价值:

① 预防老年智力衰退。

② 降血脂,保健心脏。

③ 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,预防皮肤衰老。

④ 消炎解毒。

允斌叮嘱

① 哮喘患者忌服。

② 黄花菜只能用晒干的,新鲜的黄花菜不可食用!

小满

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,当太阳到达黄经60°那一时刻,交小满节气。古人解释“小满”的意思是:“小满者,物至于此小得盈满。”对农家来说,这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实开始灌浆,但还没完全成熟,尚未大满,故称之为小满。

小满节气,天地间充溢着旺盛的阳气,但阳气还没有达到顶点。若是阳气达到顶点,就会由盛而衰,所以此时是刚刚好的。我们通过在春天启让对脾的滋养,立夏对**气的固护,身体储备了足够的能量,达到了“小得盈满”的状态,可以快速生长了。

小满时节,吃梅接命

属于健康的碱性食物,可以净化血液、预防癌症。

小满前后,新鲜梅子大量上市,我们可以多买一些,做一瓶青梅酒,或熬制一瓶冰梅酱,保存起来,慢慢地吃一年。

燥热的夏季容易让人生气,从黄帝内经中来学习夏季养生护身体
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。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此夏气之应, 养生 之道也。”意思是说,夏天人们的精神要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,蓬勃向上, 切忌发怒 ,当保持心情舒畅,使机体的气机宣畅,这才是适于夏季的 养生 之道,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养生 调护。

中医上认为,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,夏在五行属火,而五脏之中,心属火脏,故夏天火气偏盛,则相对应的心也会随之而气盛。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”“所以任物者谓之心”。意思就是人的精神意识、思维活动都是由此而出,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由心来完成的。因此,心的功能保持正常,首先当做到一个“ 静 ”字。水能克火,五脏之中,心主火,**主水;心位于人体上部,**位于人体下部,平时人们应当做到“ 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 ”,心境达到平和之时,则心火下降,**水上移,心**相交,情志自达舒畅。

然而,夏天火性旺盛,情绪易于波动。事情繁杂,就会容易急躁、恼怒,这样就容易导致阳气上升太过而损伤正气,出现心神改变,如 心慌不安、失眠多梦、健忘痴呆、狂妄躁动、哭笑无常,甚至昏迷、不省人事 等**症状。调节**的情志,防止郁怒,阳气才能保持正常的宣发,自然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身体 健康 。如三国嵇康在《 养生 论》中指出:“夏季炎热,更宜调神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。” 养生 歌也说:“避暑有要法,不在泉石间,宁心无一事,便到清凉山。”当情志调畅,心的功能正常,则神志清晰,思维敏捷,精力充沛。

中医**通过刺激人体经络,可达到清心宁神、舒畅情志的效果。其中手少**心经的 少海**、少府**和通里** 效果尤佳。

少海**为手少**心经的合**,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。少海**属水,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原理,水克火,故凡是由心火旺盛所致的病症都可通过刺激少海**来缓解,达到交通心**、滋**降火的作用。刺激时可以用拇指用力按住此处,按同一个方向进行按揉,持续3分钟左右,可使情绪平定下来。

少府**为手少**心经的**位之一,在手掌面第4、5掌骨之间,握拳时当小指尖处;**位刺激方法同前,具有发散心火的功效。

通里**也是手少**心经的**位之一,位置在手臂掌面内侧缘,腕横纹上1寸处按揉方法同前,具有宁心通络、安神定悸的功效。

中医 养生 的四大基石为情志、饮食、起居和运动,四者之间相辅相成,互为影响。

俗话弊灶察说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,夏天是阳气最为旺盛之时,人体阳气也因大自然阳气的升腾租茄而生长旺盛,为使**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,此时期也应该让阳气“宣泄”出去,这样才有利于心情舒畅,有利于“秋收”“冬藏”。中医讲究“动汗可贵”,是说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为可贵。“汗辩宴为心之液”, 适当排汗 ,可使阳气宣泄,有利于体内**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,所以夏天不妨参加一些 体育 锻炼,如 游泳、打球、跑步、跳绳 等,老年人还可进行 太极拳、**、吐纳 等**,使气得泄,动中取静,平和心态,调畅情志。

夏当防暑,适当喝些 绿豆百合粥 ,可清热解暑,缓解夏天烦闷的心情。夏季湿重,湿邪易困脾土,冷饮之寒与湿邪相合,则脾阳之气受损,故夏天饮食当避免冷饮,多食红色和**的食物,如 西红柿、山楂、黄瓜、大豆、莲子 等,以调养心脾,从固护心液和脾土角度调畅情志。对于心脏病患者, 人参当归猪心汤 既补阳,又补气,同时还有生精的作用,具有补血安神之功,是很好的养阳方;而每天服用1-2支 生脉饮 ,也是此类患者夏季养阳的好方法。对于虚寒体质人群,夏天是治疗各类虚寒证的良好时机,可服用 山药羊肉汤药膳 ,达到外散风寒、内补肺脾**三脏之效。**阳平衡,则心境安宁。

夏季昼长夜短,是夏季阳气旺盛的体现之一。夏日起居,当顺应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, 减少睡眠时间,晚睡早起 。适当增加 户外活动,培补阳气 ,使大脑得到放松; 适当午休 有利于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,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生。

夏季养阳,你学会了吗?

关于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的内容,到这里就结束了。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请点击下方的推荐文章。